人这一生,在这三件事上坚持隐忍,你就赢了
发布日期:2024-08-25 00:56 点击次数:85
北宋的某一天,年老闲赋在家的王安石,登高远眺金陵城。
感慨一句:“四百年来成一梦,堪愁;往事悠悠君莫问,回头。”
原来,几百年的帝王基业,也是一场空,作为普通人的你我,又争什么呢?
不管遭遇什么,隐忍一阵子,就风平浪静了,好日子也来了。
中年时叱咤风云的王安石,到老的时候,回首往事,发现人生就是一个过程,过得顺畅就好。
图片
01
“风水轮流转”:人这一生,隐忍欲望,位置随意。
二十二岁的王安石,风华正茂,走进科考场,中了进士。
放榜后,他做出一个令人惊讶的举动,就是放弃了京试,主动到地方去,还说:“工作嘛,也就是一份收入,做贤惠的官,才是最大的目标。”
果不其然,王安石在地方做官多年,总结了大量的经验,在鄞县县令的岗位上,推行他的新法。
稍有成绩的时候,朝廷下诏,让他入京做官,到手的香饽饽,被他拒绝了,回了一封《乞免就试状》。
宋神宗在位时,想要大干一场,让大臣们举荐人才,韩维果断举荐了王安石,并聊起了王安石的变法主张。
在地方转了十余年的王安石,被提拔为宰相,正式开始变法。
怀着无尽的期待,王安石写下名句:“爆竹声中一岁除,春风送暖入屠苏。”
事实证明,王安石高兴太早了,几度罢相,被守旧派碾压得气喘吁吁。
最不可思议的是,由王安石一手提拔的吕惠卿,站在了自己的对立面,挑拨关系。
彻底放弃了职位之后的王安石,忽然明白——纵被春风吹作雪,绝胜南陌碾成尘。
关于位置,就像花朵一样,年年盛开,年年凋败。虽然枝头一直有花,但是今年的花,不是旧年的花。
风水轮流转,今年在我家,明年在你家。只要你有位置的时候,努力过,绽放过,问心无愧就行了。
《增广贤文》说得好:“随时莫起趋时念,脱俗休存矫俗心。”
人这一生,最大的灾祸,莫过于自己的贪念。
当我们在位置变化的时候,能够隐忍,那就是主动让出位置,也无可厚非。长江后浪推前浪,这是自然规律,也是职场丛林法则。
职位,上得去是本能,下得来是本事。沉沉浮浮都如意,这是境界。
图片
02
“祸从口出”:人这一生,隐忍口舌,笑着低头。
在京城科考,王安石本是第一名的。
当考官拿着他的试卷一看,发现上面写着“儒子其朋”,暗示要注意臣民的不满情绪。于是乎,本已定为状元的王安石,变成了第四名。
王安石被宋神宗提拔后,站在朝堂上,说自己打算如何变法。守旧派的代表司马光立马反对。于是,两个人持续唇枪舌战。
王安石说:“民不加赋而国用饶。”他的主张,很多官员听了,觉得是无稽之谈。
在变法的过程中,司马光多次写信,劝导王安石,要改变和放弃。
经历了多次争论,王安石收敛了言语的锋芒,回信给司马光,表示歉意:“重念蒙君实视遇厚,于反复不宜卤莽,故今具道所以,冀君实或见恕也。”
被罢相之后的王安石,在言语上就更加亲和了。
可以和村民下棋,也能骑着毛驴去见朋友,村里的老人称呼他“相公”,他微微一笑:“你是张公,我是相公,一字之差,没有什么区别。”
对于自己的功过,不炫耀,不悲观,“兴王只在笑谈中”。
有句话说得好:“始终在言语上胜过别人,是情商最低的行为。”
我们的一生,三五年就可以学会说话,要学会闭嘴,却要一辈子。
忍不住嘴,那只能是火上浇油,根本就处理不好问题。
对别人的事情,指指点点,无疑是好为人师,说多了,就被讨厌了。
对自己的丑闻,说得头头是道,是给别人多了一些谈资,并没有人同情。
对于有争议的事情,进行点评,会卷入是非之中。
对社会乱象,你发布高见,无疑会留下造谣的祸患。
好的人生,一定是少言寡语的,很多时候,沉默是金。
图片
03
“家和万事兴”:人这一生,隐忍情绪,善待家人。
熙宁六月,儿子病故了,王安石顿时心灰意冷,彻底放弃了宰相的位置,和家人隐居江宁,不再过问官场。
明代作家冯梦龙在文章中如此描述王安石辞官回家——择日辞朝起身,百官设饯送行。荆公托病,都不相见。
往后余生,无事一身轻,让王安石有了更多的时间,和家人一起劳作,自己也专注于诗文。
“柔蓝一水萦花草。茅屋数间窗窈窕。尘不到。时时自有春风扫。午枕觉来闻语鸟。”
原来,人生的下半场,能够接纳我的,就是家庭;能够让我们感觉到欣慰的,就是费尽周折,打造了一个像样的家庭。
在我们混得风生水起的时候,并不觉得家庭有多好,甚至动不动就闹离婚。
更可悲的是,有人工作一整天,把情绪带回家;习惯了对外人亲和,对自己的家人粗暴。
若每天回家,都能在门口,舒一口气,整理自己的心情,放下工作的烦恼,再推开家门,笑着拥抱家人,那就能享受每一天的福气。
图片
04
忍,不是拼命强迫自己,而是在生气、欲望、开口的时候,缓一缓,看清事物的本质。
当你把“缓一缓”变成了习惯之后,发现很多的事情,是没有意义的,后果也不那么好,不做,不理会,不计较,自然就好了。
王安石说:“知世如梦无所求,无所求心普空寂。”
世事无常,忍一忍,来去无踪。
作者:布衣粗食。
关注我的文字,走进你的心灵。
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